当家长遇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常常就是责备、谩骂、威胁、羞辱、命令、说教、警告、控诉、与其他好孩子比较、讽刺挖苦、预言孩子不行等行为,我们成年人自己遭受这样的对待心情都不会好的,那么可想而知孩子如果遭受这样的对待心情会是什么样子。
那么作为一个家长当孩子犯错误了或者是做了我们家长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之后,我们最好应该怎么样处理呢?
那就是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这里有五个技巧分享给大家:
第一、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比如说,你上厕所后没关灯,如果妈妈对你说“跟你说多少次了,都不关灯,你耳朵聋吗?”这样的话,你一定会感到很气愤,而且不想去按他说的去做,即使她说的是对的。
因为当人们不断指出你做错的时候,你往往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太愿意去做你该做的。
但如果妈妈只是说“你厕所灯还没关呢!”这样的话,你就会把精力集中在关灯这个行为上面。
所以,如果别人只向你描述问题,你就能把精力集中在问题上面。而且大人在描述问题的时候,其实就是告诉孩子问题处理的办法了,这样既照顾了孩子的情绪感受,又解决了问题,还锻炼了孩子。
第二、提示孩子;
比如,家长如果对你说:“你看,橘子皮弄的到处都是,简直给猪窝一样!”这时候你的反应一定是家长在谴责我,我很令人讨厌,或者你直接就会和家长反抗。
但是如果家长只是提示提下“橘皮到处都是,它们应该放在垃圾桶里。”这时孩子的精力就会集中在橘子皮怎么处理这件事情上。
所以谴责孩子要比给孩子提示好的多,跟描述不同,这是直接提示了孩子应该怎么样做。
第三、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比如,妈妈和你说“你看你,出门又忘带包了,和你说过多少次,如果包不长在你身上,你就是记不住拿。”,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妈妈这么一说,可能就会导致孩子和父母的一场争执甚至争吵,最终也会影响了两个人的心情和一天做事的效率。
所以,妈妈还不如就说:“给你,包!”这样简单明了,孩子也能记住。或者有的家长就让孩子把包落下一次,这样找到教训之后,他以后就能记得了。
孩子是最不喜欢家长长篇大论的,他们来说,话越短,越容易记住。或者就是让他们直接找到教训,因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嘛!
第四、说出你的感受;
“你真没礼貌,总是打断别人的说话!”像这样的话,让人听起来就会很不舒服,因为它上升到“你”这个字眼,就是间接性有侮辱或者定性某一个人,别人听了当然不高兴!
如果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在说话时,如果别人打断我的话,我会很不高兴。”这样的话,对方就懂得什么事情不应该去做了,而且不会有损对方的尊严。
孩子更是这样,如果不受到攻击,孩子更容易和一个表达愤怒的人合作的。
第五、写便条。
如果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或者不做什么事情,也可以通过写便条的方式来与孩子进行沟通。
比如说,怕孩子看电视,想让孩子写作业,就在便条上写着“在开电视之前,想一想,我做完作业了吗?”这样的话来提醒孩子,孩子就会思考,如果没做完,他就会做,孩子的思想很简单,大人们总是会把他们想的很复杂。
总之,当孩子做错了某些事情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可以表现出情绪,但是方式就是按以上的五种方式,这样孩子接受起来会很容易的。
各位家长,孩子犯错误时,您是怎么样和孩子进行沟通的呢?欢迎给小编留言,您也可以咨询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小编会第一时间回复您的,也请关注百度熊掌号“沈阳家教网”,里面有会多关于学生学习和家庭教育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阅读!
文章链接:http://www.99shenyangjiajiao.com/article_1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