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文章作者小六,上一篇文章咱们讲解了“父母与孩子沟通需要共情吗”才发现原来与孩子沟通也需要这么多技巧,很多家长不注意这方面,所以导致与孩子沟通的不顺畅,最终总是归结为“叛逆”或者是“青春期”等原因,殊不知,外因的归结方式只会使父母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今天小六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与孩子沟通时直接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觉得”这样的做法对吗?其实当然是不对的,为什么呢?有的孩子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惊恐、生气、不开心。但多数情况下,“为什么”只会给他们增加难题。因为这需要他们基于原有的悲伤难过恐惧心情,分析原因,然后总结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和难过,尤其是年龄偏小一点的儿童。也有的时候,孩子不敢说出他们的理由,因为他们担心在大人的眼里,他们说出的理由不够充分——“就为这么点小事哭啊?”
当孩子难过的时候,我们说“看起来你好像很难过。”对孩子会很有帮助。而不是“怎么了?”或者“你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受?”孩子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的成年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作出合理的解释。
记得我小的时候和哥哥去朋友家里玩游戏,我当时就很想玩,可是他们觉得我小就不让我玩,于是我生气就自己跑出去了,哥哥就追着我出去,问“怎么了,为什么哭了呀?”我当时虽然给他做了解释,但心情没有丝毫的好转,如果哥哥当时能够说理解我感受的话“没玩到游戏你一定感到很伤心,你特别想玩游戏对吧”“走,回去带你一起去玩。”这样的话,我可能就会好很多了。
其实,不仅仅是和小孩子沟通是这样,和成年人沟通亦是如此。人和人之间沟通其实就是感情和感情的互相传递和理解,而不是问责和命令,对于小孩更是如此。
所以家长们,与其问孩子“为什么这样”,不如说出并理解他们的感受,这样才是真正和孩子的“沟通”。
本文链接:http://www.99shenyangjiajiao.com/article_12238.html